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

作者:裴铏 朝代:唐朝诗人
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原文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还自来。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汩没朝班愧不才,谁能低折向尘埃。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拼音解读
wú chǔ bù shāng xīn,qīng chén zài yù qín
lín huā zhe yǔ yān zhī shī,shuǐ xìng qiān fēng cuì dài zhǎng
míng cháo shì yǔ gū yān lěng,zuò mǎn hú、fēng yǔ chóu rén
jiā rén dú lì xiāng sī kǔ báo xiù qī hán xiū zhú mù
míng cháo guà fān xí,fēng yè luò fēn fēn
qīng shān dé qù qiě guī qù,guān zhí yǒu lái huán zì lái。
lǎo mǔ yǔ zi bié,hū tiān yě cǎo jiān
gǔ mò cháo bān kuì bù cái,shuí néng dī zhé xiàng chén āi。
lián jūn piàn yún sī,yī zhào qù xiāo xiāng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kūn huáng huá yè shuāi
dài yǔ mǔ dān wú qì lì,huáng lí chóu yǔ shī
jīn fēng piāo jú ruǐ,yù lù xuàn yú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多丽,一名“鸭头绿”,一名“陇头泉”139字,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曾慥《乐府雅词》题作“咏白菊”。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
遇到年老有德的人,便热心地向他请求教诲,那么这个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听到实在的话语,便觉得十分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是可以料想得到的。注释老成人:年长有德的人。殷殷:
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公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相关赏析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
戾太子死后,汉式帝非常后悔,因此便灭了江充的族人,黄门苏文帮助江充说毁太子,武帝把他活活地烧死了。李寿直接杀害太子,也因别的事由杀了他全族。田千秋为太子鸣冤,说了一句话,就当了丞相
看那淇水河湾,翠竹挺立修长。有位美貌君子,骨器象牙切磋,翠玉奇石雕琢。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威武大方。有此英俊君子,谁能忘得了他!看那淇水河湾,翠竹青青葱葱。有位美貌君子,耳嵌美珠似银
在陆机所在的时代,有一篇著作《三都赋》,当时有好多人都在写,包括陆机。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左思的寒门文人也在写《三都赋》,陆机对此很不以为然。但当左思历时十年,完成了《三都赋》时,“豪
汉高祖雄才大略,能取天下,却不能阻止吕后杀戚夫人,一方面虽是高祖已死,无能为力,同时也是因为天下可取而得,人心之妒难消。妨恨之心,其烈逾火,其毒胜鸩,乃有吕后为天下至残之事,出乎常

作者介绍

裴铏 裴铏 裴铏xíng,唐(约公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咸通中,(公元八六七年左右)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作题《文翁石室诗》。裴铏著有《传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多记神仙恢谲之事。其中《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此书系明人伪作)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

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原文,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翻译,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赏析,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阅读答案,出自裴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升阳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canjinzhiji.com/EvFGY/xNwqoVxs.html